世界地球日專題 | 居家水耕種菜,真的能減碳嗎?(二)

目錄
超市購買的碳足跡
── 你以為只是買一包菜,其實背後牽動整個世界
我們很多人會說:「自己種菜太麻煩了,我直接去超市買一包不就好了?」
沒錯,去超市買現成的生菜很方便,洗好、切好、冷藏好,只要打開包裝就能開吃。
但你知道這一包菜,是怎麼來的嗎?
它可能走了上千公里的冷鏈物流,
穿了三層塑膠衣,
在光可鑑人的貨架下待了幾天,
然後才來到你的冰箱。
還可能再放幾天……最後進垃圾桶。
所以我們想問的不是「哪個比較方便」,而是:
當我們選擇一包包裝好的菜,我們到底在背後買了什麼?
我們怎麼計算超市菜的碳排?
這次我們用跟前一節一樣的單位來比,也就是:
- 3 公斤生菜 ≈ 每週居家自種 10 株的總重量
- 超市單價:0.8 元/g × 3,000g = NT$2,400(是的,超市買等重的生菜比你想像的貴很多)
- 生產與物流碳排:0.667 kg CO₂/公斤(參考國際平均數據)
每週購買 3 公斤生菜的碳排怎麼來?
1. 生產+運輸的直接碳排
0.667 kg CO₂/kg × 3 kg = 2.0 kg CO₂
這是來自農場耕種、灌溉、施肥、採收、包裝、冷鏈物流等一連串過程的直接排放。
2. 經濟支出(間接碳排)
別忘了,我們花的每一塊錢都會在地球上留下痕跡。
每週消費 NT$2,400 × 0.0125 = 30.0 kg CO₂
這包含了包材製造、貨運能源、賣場營運、資訊系統、冷藏設備……所有你看不見的耗能。
總結:你在超市買的那 3 公斤生菜,碳排是多少?
項目
|
每株碳排(kg CO₂)
|
計算備注
|
---|---|---|
直接碳排
|
2.0
|
來自生產、包裝與運輸
|
間接碳排
|
30.0
|
2,400 元 × 0.0125
|
合計
|
32.0 kg CO₂
|
買 3 公斤即食生菜的總碳足跡
|
所以我們買的不只是菜,而是一整條供應鏈的代價
你可能會覺得:「哇,原來每週買菜就有 32 公斤碳排?」
是的,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要把碳足跡「算出來」的原因。
這並不是要讓你內疚,而是告訴你——
每個日常選擇,都會對這個世界多或少地造成影響。
不買菜不現實,但如果你能把其中一點份量,
換成自己親手種的菜,那麼你就已經開始在減碳了。
碳足跡比較總結
── 種在家裡和買在超市,差的不只是氣氛
我們剛剛算了這麼多,其實就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:
「在家種菜,真的比較環保嗎?」
讓我們把兩種選項並列,來一場面對面的公平比拼
項目
|
超市購買(3 公斤)
|
居家水耕(10 株)
|
---|---|---|
直接碳排
|
2.0 kg CO₂
|
8.01 kg CO₂
|
間接碳排
|
30.0 kg CO₂
|
3.45 kg CO₂
|
總碳排
|
32.0 kg CO₂
|
11.46 kg CO₂
|
平均花費
|
NT$2,400
|
NT$203
|
碳排比例
|
100%
|
約 36%
|
註解:
- 超市購買:以即食生菜平均單價 NT$0.8/g 計算,3 公斤為 NT$2,400
- 居家水耕:平均每株成本約 NT$20.35(含電費、苗、營養液、維護費)
一週之差,長期之距
換句話說:
- 一週你如果自種 3 公斤生菜,就能省下約 20.5 公斤 CO₂ 和 NT$2,197。
- 一年大約減碳 1,066 公斤,省下將近 NT$11.4 萬元。
- 十年下來,就是一台小汽車的碳排+一整台水耕機的本錢還倒賺。
這不是口號,也不是行銷話術,
而是你自己、每天、在家就能做到的減碳行為。
「環保」從來不只是犧牲與負擔,
它其實是一種更聰明、更有選擇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你已經開始想像,
哪天在陽台看著自己的生菜,順手摘一片就能配晚餐——
那表示,你已經在走向更低碳、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了。
好吧,那我們就別去超市買生菜了,錢是省下來了,
但為了賺取這份金錢的碳排放並沒有消失啊!
總不能為了節能減碳而不去上班吧,
下一篇,我們會告訴你這些省下來的錢要怎麼使用,
才能將節能減碳效益極大化。